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机械设备
直击“应急使命·2024”演习(系列解读稿)
网络 2024-05-10

演习系列解读稿之一

堤防出现管涌渗漏险情

巡堤查险新技术新装备大显身手

此次演习模拟浙江省金华市受台风影响,金华江水位持续高位运行,堤防出现管涌、渗漏等险情,如不及时处置,极易引发堤坝溃决等重大风险,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演习现场,多种先进技术装备悉数亮相,应急救援力量首先使用应急智巡无人机在空中快速巡查堤防背水坡险情,再通过巡堤查险车、智能勘测机器人对堤坝内部进行精细勘测,同时利用光纤险情探测仪对堤坝安全进行持续动态监测,实现对管涌、渗漏等堤防险情全方位、立体式勘测。

应急智巡无人机为应急管理部防汛抢险急需技术装备揭榜攻关专项的核心成果,由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牵头研制。这是国内外首次成功将无人机遥感技术用于堤防险情巡查的装备产品。该设备通过无人机搭载自研的测绘级激光雷达、高分辨率热红外和可见光相机一体化集成设备对堤防表面进行扫描,可以捕捉管涌口温度异常和地形细微变化,结合自主研发的复杂场景下险情智能识别软件,能够快速、全面地对堤坝管涌、渗漏、塌陷等险情隐患进行识别。应急智巡无人机是应用在巡堤查险场景下的新质生产力工具,改变了传统人工巡堤查险效率低、成本高、风险大的模式,具有快速(2人作业10分钟即可巡查3公里堤坝,效率比人工巡堤提高30倍以上)、精准(险情误报率降至30%以下)、全天候(不受太阳光线影响,可24小时作业)的特点,能够大大提高巡查效率和风险预警准确性,可谓给巡堤查险安上了科技“鹰眼”。

巡堤查险车为应急管理部防汛抢险急需技术装备揭榜攻关专项的核心成果,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牵头研制。在大堤上巡查,通过电磁波技术和三维激光系统,能够在移动中对堤防的下层结构进行深入检测。智能全地形堤坝勘测机器人在坡面开展巡查作业,基于液压式全地形底盘使它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形,配备的双光谱云台和堤坝巡检探测载荷实现了对堤坝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详细检测,为后续险情处置提供了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利用自研的光纤堤坝险情探测仪,通过预埋在堤防内部的长期通信光缆,对堤坝进行持续、动态的安全监测,结合自主研发的险情识别及自动成像软件,实时定位管涌渗漏点的位置与范围大小,对管涌缓慢发展过程进行有效监测,提供了一种“平战结合”的堤坝安全监测手段。

新技术、新装备在此次巡堤查险演习中纷纷亮相,打造了“空陆协同、巡测一体”的解决方案,推动防汛查险迈向更高效、更精准、更安全、更智能的发展方向。

演习系列解读稿之二

严重内涝致高温熔铸企业发生爆炸

数字化赋能应急救援构建透明战场

此次演习中,受超强台风“海神”影响,浙江金华市婺城区遭遇特大暴雨,兰江江水倒灌,发生严重内涝,导致一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车间进水发生爆燃事故,继而引燃临近仓库,情况十分危急。

该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安全撤离,同时拨打119电话报警。金华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后,立即调派6车25人前往处置,联动金华市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婺城区政府和有关专家赶赴事故现场,并同步向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请求增援。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接到灾情报告后,立即启动跨区域调度方案,按照“1+3+7”编成预案,调集宁波重型化工灭火救援编队、宁波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研究中心专家、衢州精细化工灭火救援专业队共26车105人跨区域增援。

金华市消防救援支队到场后,数字化通信队伍操作无人机传输厂房、仓库现场实时俯视画面和热成像画面,了解现场灾情发展态势;增援力量到场后,救援人员操作穿越机和机器狗进入厂房和仓库内部侦察,寻找着火部位与危险源;侦检班组操作气体侦检仪,实时观测现场有毒有害气体分布和浓度数据,判断气体扩散蔓延方向;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研究中心专家借助危化品辅助决策系统,调取企业“两重点一重大”信息,结合现场侦检数据,计算安全距离,进行风险研判并提出专业处置对策。

根据灾情等级,消防救援队伍运用无人机和粉剂机器人协同作战,精准喷射粉剂,对地面泄漏金属液及保温炉泄漏部位进行覆盖降温,对泄漏的高温金属液进行精准覆盖降温,对即将漫水区域进行筑堤,防止金属液遇水引发二次爆炸,实现科学抑爆。

宁波、金华、衢州消防救援支队在仓库的上风向与侧上风向部署不同高度的高喷车,在下风向部署灭火机器人,利用公网远程遥控高喷车、机器人,实现“高中低”全泡沫覆盖灭火的无人化作战体系。经过23分钟的紧急救援,厂房中的火势被完全扑灭,泄漏的高温金属液完全冷却,现场无险情排除。

此次突发爆燃险情处置演习科目,进一步推动消防领域智能化装备应用,综合无人机、机器人等装备,提高消防救援的多端监控、远程操控和快速响应能力,基于5g网络构建出透明化可视化指挥架构并在实战中予以运用,为指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切实加强危化品事故处置程序的科学性与灭火救援的实战效能。

演习系列解读稿之三

堤防遇险水库堵塞堰塞湖形成

国家最新科技成果助力排险除患

此次演习模拟浙江省金华市受台风影响,金华江水位持续高位运行,导致堤防出现管涌、渗漏、漫堤等险情,如不及时处置,易发生溃口、溃堤等重大风险。水库溢洪道周边山体突发山体塌方堵塞水库,水库预备泄洪时闸门出现故障。一河流左岸山体因土体软化发生滑坡,滑坡体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随着堰塞湖水位升高,堰塞体溃决风险加大,山体可能存在二次滑坡风险,严重威胁堰塞体上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灾情发生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接到救援指令,立即集结勘测队员,携带车载堤防险情隐患快速探测成套技术装备紧急赶赴灾区。该套装备为应急管理部防汛抢险急需技术装备揭榜攻关专项和国家“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的最新科技成果,包括1辆防汛抢险勘测雷达车即雷达巡防车(主载荷为6台应急救援型边坡雷达和2台无人机)和1辆探地雷达车等。

抵达现场后,队伍立即使用无人机执行空中勘测任务,通过防汛抢险勘测雷达车对3处灾情点各部署2台边坡雷达,遥测隐患边坡体位移,驾驶探地雷达车对坝体内部管涌等隐患位置开展无损深部探伤,并根据现场救援方案,对3处灾情点的山体、坝体等进行综合性评估,实时监测预警,为抢险救援工作保驾护航。

防汛抢险勘测雷达车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救援现场次生灾害监测预警关键装备”的核心成果,具有部署快速、预警准确、集成度高的特点,可搭载边坡雷达、激光测风雷达、建筑火灾雷达等11套勘测雷达载荷,除可应用于防汛抢险现场外,还可响应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建筑火灾等救援现场的监测预警需求。

探地雷达车是应急管理部防汛抢险急需技术装备揭榜攻关专项之一——“巡堤查险技术装备”的核心成果,能够快速、高效、无损地获取地下35m内的地质物性相关信息。在堤防巡查排险工作中,驾驶探地雷达车能够快速、准确识别内部空洞、蚁穴、管涌通道等隐患区域位置,监测堤防决口渗漏实时变化,实施安全动态监测。

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专业装备的实时监测保障下,各支抢险队伍通过紧张有序的处置,堤防背水侧坡面渗水得到控制,堤防位移数据显示堤身稳定,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堰塞体引流槽经泄洪冲刷后,溃口边坡稳定,新河道水流稳定,堰塞湖水位下降明显,两侧山体稳定,出入库水量平衡,水位基本稳定,险情得到有效缓解;水库闸门抢修后正常开启,水流奔涌而出,水库顺利泄洪,水库水位缓缓下降。至此上述险情被全部消除。

演习系列解读稿之四

水空一体协同作战

“孤岛”救援快速推进

此次演习中,受超强台风“海神”影响,浙江金华等地出现持续强降雨,兰江发生超标准洪水,兰溪市老城墙段突然倒塌,洪水淹没倒灌老城区,造成兰江街道金角村通村道路冲毁,100多名群众向高地避险,被洪水围困形成“孤岛”,个别群众受伤,受困人员亟需转移。

接110警情联动信息后,金华市防指办要求属地迅速组织社会救援、医疗救护和专业救援等力量投入救援,同时向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发出救援请求。金华市民安公益救援中心、义乌民间紧急救援协会派出15人、2台全地形车、2艘橡皮艇,金华市婺城区人民医院派出医护人员,从金华江婺城港对岸出发,横穿金华江向“孤岛”开进。抵达“孤岛”后,医护和救援队员配合对受伤人员实施紧急医疗救护。救援人员利用全地形车,将伤员(2人)和受困群众(15人)运至安置区,随后通过附近救护车将伤员转运送医。

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接到金华市防指办协助救援请求后,指派动力舟桥编组立即前往协助人员转移,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航行路线等信息实施空中、水上立体侦测。侦察无人机、橡皮艇、1台无人侦测船,对河道水位、水深、流速等信息实施探测,形成三维数据模型,确定安全可靠的航行路线。

动力舟桥迅速向“孤岛”方向行驶,将受困群众转运至安置区上岸,通过大巴转运至安置区,医务人员对群众进行心理安抚。

这一科目的演习提高了应急救援水空一体化装备的协同应用水平,展示了动力舟桥大荷载转运能力,为高效快速转移救援大量受困人员积累了经验。

演习系列解读稿之五

堤防决口险情重大

水上新型作业平台展露锋芒

此次演习模拟浙江省金华市受台风影响,金华江水位快速上涨,金华江右岸发生重大渗漏,险情迅速扩大,突发决口。

演习现场,中国安能救援处置分队(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采用“水面植桩单戗单向进占”的战法组织决口钢板桩戗堤进占。该战法主要利用水上作业平台配合植桩机在决口外侧开展植桩作业,形成钢板桩水面戗堤,配合地面土石方戗堤进占。在水上作业平台指挥员的有序指挥下,植桩机操作手将一根根钢板桩植入江底,快速形成一道钢铁堤防,龙口流速得到有效控制,为后续决口封堵行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水上作业平台是基于应急管理部防汛抢险急需技术装备揭榜攻关“基于水上动力作业平台的溃口封堵成套技术装备”课题,由多个箱体组成,具有装备机动性强、拼装速度快、自带驱动系统等特点,渡河时不需要构筑码头,门桥靠岸后利用自带的跳板即可完成装、卸载,是一款大型水上抢险平台,可满足大型装备在水上抢险作业。高性能装备的研制并投入使用不仅使专业救援队伍遂行任务的能力提升,也让救援队员生命安全得到保障,该装备为水上作业的钢质浮箱组合平台,可模块化运输,可现场组合成水上打桩作业平台,实现装备快速到达封堵现场进行打桩作业封堵。主要用于河流、湖泊、水库发生风浪、漫溢、坍塌、决口等灾害后,进行抢险救灾时在水上进行打桩作业,有效满足水域抢险需要。

在此次决口封堵科目中,水上作业平台的亮相,展露了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中心(中国安能)“水陆一体化”的抢险作战能力,推动抢险能力向全方位、立体化作战模式发展。

演习系列解读稿之六

全力施救科学施救精准施救

国家专业队展现新装备新技能新战法

此次演习中,受超强台风“海神”正面登陆影响,钱塘江流域发生超历史特大洪水,浙江金华等地多灾并发。浙江省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启动防台风一级响应,组织属地力量防范应对。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调派国家跨省区应急救援力量支援灾区。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着眼全方位锤炼、实战化检验国家专业队台风防御和抗洪抢险应急救援能力,调动22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1000人,在金华、杭州、宁波3个演习场,参演应急拉动、台风防御、抗洪抢险3个阶段共15个科目,参演科目数、队伍数和总人数均为历年最多。

结合演习,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深入研究新装备、新技术、新战法的应用,充分展示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救援等新质生产力。突出运用新装备。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调用正负压排烟车、自行式负压开挖装备、大流量排水设备、大型海上消防救援船、多波束扫测系统、双功型水下电视系统、马克潜水装具、潜水生命保障系统、堰塞湖智能勘测预警装备等高精尖装备,展示先进装备运用水平。突出展示新技能。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牵头主导的油气管道泄漏抢险科目中,“不停输带压封堵”“带压堵漏”等技术,实施双侧四封开孔封堵作业,都是“拿手绝活”。突出探索新战法。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采用了空中、水上、水下“立体化”救援等新战法。例如,针对危化品运输救援科目,在水上,救援队队员利用打捞船、污油回收船等船舶,实施救援和处置;在空中,利用无人机开展巡航、定位、侦测;在水下,利用机器人多波束设备扫测探测河床,为救援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本次演习中,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全要素、全流程的实战训练,检验应急救援水平,特别是在断网断电断路的极端情况下锻炼队伍、完善预案、磨合机制,提高国家专业队的战斗力,在抢险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彰显专业救援力量。

演习系列解读稿之七

洪水冲刷致油气管道泄漏

封堵并架设旁通管道以耦合式卡具修复

此次演习中,受超强台风“海神”影响,浙江省部分地区遭遇长历时特大暴雨,金华地区发生山洪地质灾害,洪水冲刷导致某处天然气管道、成品油管道泄漏,存在巨大安全风险,危及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情况十分紧急。

事件发生后,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浙江分公司、东部储运公司杭州输油分公司逐级启动应急响应,紧急调动国家管道应急救援徐州队,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扬子石化队、上海石化队共88人开展抢险工作,投入装备车辆49台(套)。

救援人员通过无人机、侦检机器人监测发现,天然气、成品油呈扇形状喷射,现场弥漫浓度较高的可燃气体,人员无法第一时间进入勘察,需先进行油气驱散。救援人员操作本次救援中的先进设备——正负压排烟车对油气进行稀释和驱散。正负压排烟车通过大排量风机进行负压抽风、正压送风、正压喷雾,能更快稀释和驱散现场有毒有害气体,为应急抢险创造条件。

油气驱散后,救援人员又操作另一台先进设备——自行式负压开挖装备对泄漏点进行开挖查找。自行式负压开挖装备通过抽吸的方式,用强大的吸力将土壤、沙石等物体吸入侧倾式沉积箱内,在不破坏管道伴行光缆的情况下,实现无损开挖,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开挖过程中产生火花而发生爆炸事故。

与此同时,管道停输导致下游天然气供应中断。为保障能源供应并减少天然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指挥部决定采用带压封堵及快速建立旁通管道的方式进行抢修和恢复天然气供应。

在成品油管道泄漏点,可燃气体浓度符合作业要求后,救援人员又使用了先进战法,采用耦合式卡具修复成品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常规修复方式是通过封堵、换管,需要2天至3天时间,而通过耦合式卡具修复方式,12小时内即可完成修复,大幅缩短了抢修时间。

经过救援抢险人员的不懈努力,管道抢修工作顺利完成。本次演习检验了政府、企业、国家专业队等多方在开展油气管道重大事件应急处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了相关部门及应急救援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增强了企业、国家专业队等共同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演习系列解读稿之八

列车被迫停运铁路高架桥上

固移结合、多方协同营救被困人员

此次演习中,受超强台风“海神”影响,浙江金华市婺城区遭遇特大暴雨,突发山体滑坡导致铁路路基受损,一列义乌至长沙的列车被迫停运在金建铁路高架桥段,车内大量人员被困,现场公网中断,无法对外联络,出现人员恐慌、物资短缺等情况。

因高架桥现场道路路况较差,一时无法快速抢修恢复,且铁路封线,救援人员及物资陆运投送无法第一时间抵达。考虑乘客被困等不利因素,铁路部门立即启动应急联动机制,请求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武警部队、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中铁建设集团和金华市人民政府等增援。

一场联动救援立即展开。2架侦察无人机迅速开展现场侦察,对沿线路段、路基等进行侦测,回传现场画面。1架装载救援物资的直升机也迅速到达列车被困位置,确认投送区域后,开展精准缓投。侦察无人机现场喊话,引导列车乘务员前往投放区搬运物资,并由乘务员统一发放。

与此同时,生命通道也在同步打通。因高架桥段现场道路路况较差,救援车辆装备无法快速抵达。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排2台挖掘机修建救援便道,派出人员迅速清理高架桥应急通道上的堆土。列车乘务员打开通道门,救援人员在通道入口进行引导。但由于人员被困高架桥段,且人数多,疏散转移难,救援人员采取“固移结合”的作战思路,多途径投送救援力量,通过高架桥应急通道、登高车搭桥、绳索吊运等方式进行救援力量投送。同时,救援人员采用人装分流分类转运,规划人装疏散转运路线,利用机械外骨骼等装备搬运行李,并通过斜绳桥系统转移至地面;利用救援担架、电动转移椅等方式对行动不便人员进行转运,并分别通过登高车和应急通道将其转运至地面。

经过15分钟的联合救援,列车上的被困人员全部被成功营救至地面,并将其转运至指定安全区域。铁路相关部门和地方救援力量经过不懈努力,金建铁路抢修完毕,恢复正常通行。

本次停运列车乘客救援,提升了各参演部门动作练精、战术练活、程序练熟的救援实效,体现高水平救援的实战性和专业性。

演习系列解读稿之九

车辆遇险人员受困

空中通信平台打通应急救援“生命线”

演习模拟受台风影响出现道路塌方,现场泥石流造成救援道路被大量泥石封堵,车辆被困,情况危急,且车辆所处区域公网信号不佳,受困人员难以与外界取得联系,急需紧急救援。

当地迅速调派无人直升机空中通信平台,通过公路机动抵达灾区,升空为受困区域构建应急通信网络。空中通信平台侦察周边灾情,实时回传至前方指挥部,为会商研判提供第一手资料。构建应急指挥专网,畅通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同时通过搭载的三网通公网基站,恢复被困区域公网信号,为受困人员提供紧急对外联系渠道。

本次参与演练的卫通版大型无人直升机空中通信平台是新型空中应急通信保障利器,主要解决大震巨灾、“三断”等极端情况以及高山峡谷林区等复杂环境应急通信保障难题。其以大型无人直升机为飞行载体,具有载重大(100kg)、功能丰富、机动灵活、抗恶劣条件强等特点,搭载高精度光电侦察设备、370mhz集群基站和宽带自组网等专网通信设备、公网基站、卫通设备等,具备超视距作业能力,通过空中迅速突入灾区,实时回传灾区灾情。依托搭载的公专网应急通信基站,迅速构建1.5万平方公里应急指挥专网,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公网,筑牢应急通信网络,打通三断条件下应急救援“生命线”。同时大型无人直升机空中通信平台可进行任务拓展,执行物资投送、灭火救援等任务,满足救援现场多种需求。

空中通信平台包括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大型无人直升机和中型复合翼无人机等多种类型,可体系化运用,构建大小结合、高低协同、反应灵敏的无人机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形成通信保障、灾情侦察、物资投送等新质救援能力,提升大震巨灾及“三断”等极端条件下应急指挥通信网络构建、灾情实时侦察效率效能。

演习系列解读稿之十

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

为灾区提供全方位医疗救援

为做好“应急使命·2024”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医疗救援任务,应急管理部调派应急总医院组建的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参加抗洪抢险阶段演习。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迅速响应,启动了多项应急预案,建立指挥机构,集结人员装备,开赴主演习场,联合其他医疗卫生力量共同承担起演习的全方位医疗救援。

本次演习中,应急总医院选派队员30人(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20人,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10人),携带38个箱组,30余台医疗设备,5辆救护车以及正压手术方舱、现场重症伤员抢救背囊、智能化急救背包、应急通讯定位终端、野外多功能智能化卫生防疫装备等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紧急赶赴灾区,开展搭建前方医院、组织伤员转运、现场救治、灾后卫生防疫等工作,第一时间为受灾群众提供全方位医疗救援服务。

在医疗救助过程中,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在灾害现场快速搭建手术方舱,应用先进的智能化信息通讯技术,实现了远程医疗会诊、指导抢救性手术,挽救了危重伤员的生命。救援队在现场快速搭建手术方舱、诊疗方舱的应急医学救援能力,有力保障了受灾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还配备新型止血装备及材料,针对此次演习中开放性骨折合并大出血危及生命的危重伤员,救援人员应用急救止血绷带及特种敷料、特制止血夹、交界部位充气压迫止血带等装备、材料及新技术,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为挽救生命创造了条件。

针对演习的人员致伤及灾后疫情特点,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配备了适合洪涝灾害现场医疗救援的急救背囊及检伤装备,还配备了野外多功能便携式智能化卫生防疫洗消背囊,便携式酸化水消毒系统快捷制备装置等装备物资。新装备的配备有效提高了现场医疗救援的能力以及环境消杀的工作效率,同时,使用酸化水作为消杀药剂避免了对人员的伤害及环境污染。

在演习中,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还综合应用了灾害事故现场批量伤员智能检伤平台、现场救援辅助诊断与资源智能调度程序、快速诊断和介入止血一体化智能机器人、应急止血便携式静电纺丝枪、急救止血绷带及特种敷料、伤员生命体征监测设备、便携式超声智能诊断一体机,以及伤情评估与远程救治云平台、智能网关等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

演习系列解读稿之十一

以人为本高效有序

全方位一体化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是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应急使命·2024”演习,模拟超强台风和特大洪涝灾害袭击浙江,受灾群众范围广、数量多、影响深,对救灾救助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演习按照新修订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精神,充分运用近年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成果,特别是浙江省创新实践经验,贯通部-省-市-县-乡-村一体化工作机制,全面、有序、高效做好受灾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及时开放避灾场所。目前,浙江已建设形成了每个乡镇(街道)有1—2个避灾安置中心、多灾易灾村(社区)均有避灾安置点的工作布局。针对此次演习背景,充分利用体育馆、学校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公共场所,快速实现平灾转换,科学设置临时避灾安置点,为大规模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提供充足场所,保障受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有病得到及时医治,安置点管理服务平稳有序。

迅速调拨救灾物资。演习根据各地灾情和双引擎预报模型评估结果,结合物资使用情况,高效运行浙江省应急物资联合保障体系,应急物资数字化管理平台智能生成调拨方案,通过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平台储备(应急云仓)等各种方式,紧急协调京东、顺丰、菜鸟等物流公司,快速运送物资抵达受灾严重地区,第一时间送达受灾群众手中,有效解决物资保障最后一公里问题。

高效启动灾害保险。演习中,将根据灾情启动浙江省巨灾指数保险,能够实时获取台风和强降雨灾害数据,根据触发条件在线计算赔偿金额,科技赋能实现“秒级响应、分钟级理赔、小时级资金到账”,最快速度支撑当地救灾救援工作。启动民生灾害保险,指导、督促承保机构优化流程,理赔资金直接支付到受灾群众个人账户,有效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广泛发动救灾捐赠。本次演习,浙江省应急管理厅会同民政、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及时发布救灾捐赠信息,引导省内外广泛开展救灾捐赠活动。特别是针对此次演习中设想出现的海量捐赠物资,通过发布物资捐赠建议清单、对接灾区需求直接分送等方式,确保捐赠物资快速流转,精准送达受灾群众。同时,在政府门户网站等权威渠道及时公布捐赠款物管理使用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编辑:cxl
阅读:63
图片资讯 更多>>
  • 2024-2030年全球与中国光场芯片市场趋势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与中国工业硫酸铵市场趋势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与中国高纯石墨棒市场现状调研及投资机遇研究报告
  • 煤矿井下用风筒布 矿用阻燃导风筒 正压负压骨架风筒 隧道通风带 300mm-2米直径